您好,欢迎访问

图片展示

你肯定没发现,同是新零售,马云与马化腾的思路截然不同!

发表时间:2018-07-03 11:14:31

导语:新零售拉帮结派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逐步进入到深耕的阶段,不过,腾讯与阿里巴巴两者深耕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在5月20号,腾讯与家乐福一同在上海新开了一家店铺,名字不重要,咱们了解一下配置:小程序、微信支付、腾讯视频ip、社交广告、腾讯优图等可知的腾讯社交类服务全都有,思来想去,利用这些工具能够提供的服务不过就是购物体验而已,这属于是服务环节的优化升级。至于物流运输、商品运营等复杂的环节腾讯一概不问。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腾讯所说的“为企业赋能”,早早地表示自己不碰电商,只为腾讯系的盟友提供流量的沃土,其它的完全交给加盟商自己处理。物流供应链什么的也是交给自己的大管家-京东处理,看上谁就索性给予资金、技术、流量的扶持。只做与社交相关的新零售,这可能是腾讯对于新零售的主要思路。

我们再来看一下阿里巴巴近期的所作所为:今年3月份,阿里成立全球六大采购中心,自己的新零售“1号工程”持续发力,供应链方面的建设不断完善。4月,阿里与泰国政府签订采购计划,1分钟帮其卖光8个榴莲。5月,盒马鲜生侯毅表示:联合上百家餐饮企业整合中央厨房,打造小型加工中心,将新零售与新餐饮相结合。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阿里所做的新零售布局是在商品供应链方面的深耕,在货与“场”的链接上不断地进去优化升级。而腾讯的新零售是将“人”这个环节进行服务方面的体验升级,力求能社交性带到餐饮服务中来。

在新零售刚开始的时候,有人称阿里巴巴的“阿里系”更像是帝国主义模式,而腾讯的“腾讯系”更像是联邦制,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形象的说明了两者之间对于体系内的成员的约束程度差异,但却掩盖了两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所擅长领域的不同导致了双方只能采用各自所好的“加盟”方式。也就是说,不是阿里强势,是阿里想做符合自己所长的服务,就必须要强势。腾讯看似给予“体系内”成员更大的灵活性,其实也是自身“社交性”基因导致的服务软性化。

结语:新零售所谓的新,即“人、货、场”三者的新,腾讯利用社交对“人”进行体验升级,利用京东来牵连三者之间的关系;阿里巴巴则是主攻货与场,将商品与销售环节的优化做到极致,以此来给予人不同的消费体验。




本文章为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推荐




最新资讯 更多+
上海宝亿微信公众号
上海宝亿微信小程序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沪ICP备16003781号-1